网站首页 > 风俗习惯> 文章内容

中秋忆传统 习俗有乡愁

※发布时间:2015-10-10 23:11:44   ※发布作者:小编   ※出自何处: 

  月月月圆逢月半,月圆是中秋。古语有“月满为盈”之说,月亮圆了即有兴盛之意,寓示着万事和顺、丰盈充足。在人们的眼里,月儿圆圆是一件很祥瑞的事。因此中秋佳节,月圆人亦圆就成了千古不变的追求。

  一转眼,又是一年中秋到,走在上,大街小巷里都已是中秋的气息,随处可听得人们说“过节”两字,脸上洋溢着不自知的喜气。中秋是国人怀乡思亲的传统节日,泸州也有着丰富多彩的相关民俗风情。有些习俗虽然已随时间的流逝而逐渐淡化,但却非常值得我们回味和追忆。

  小孩娱乐“耍香宝”

  今年69岁的儿童文学作家靳朝忠是叙永县人,忆起幼时过中秋,怀念之情溢于言表。“在我们那个物质条件相对贫乏的年月里,中秋于我们是个盛大节日。那一天,除了吃盼望多时的糍粑、月饼等美食,中秋夜的‘耍香宝’,更是我们心驰神往的娱乐活动。”

  靳朝忠老师告诉新报记者,“耍香宝”必须先置办好“香宝”。“香”即为名家或庙上祭祖敬神的线香,当时,每家平日都备有;“宝”即为老木柑(又称:柚子),因其为圆形球状物,故称之为“宝”。“香宝”还需接在小竹竿上才完成,小竹竿一般为农家用来为四季豆、豇豆搭架的西风竹,接好后就要将家里或自己买来的香密密插到老木柑上。也有用细棕绳穿老木柑,然后再插上香作为“香宝”的。

  “耍香宝”是在晚上进行的,当中秋日的白天过去,夜幕开始后,早早吃过饭的孩子们就开始忙着用烛将“香宝”上的香点燃,然后带着自己的“香宝”来到院坝或街上。随着夜幕,院坝或街上开始被点着香的“香宝”装饰得好似星海。那些“香宝”就像一个个布满星星的圆球,它随着晃动,形成一道道飞舞的金色光带,也随孩子们不停旋转竹竿,金色光带又慢慢聚成一个金色的火球,在夜色中特别好看。特别是穿在绳上的“香宝”,在年龄稍大的孩子手里翻滚,忽上忽下,忽左忽右,宛若杂技中的“飞火流星”,形成一个个金色的大环在夜空中飞舞,十分壮观。“那时母亲都会为我们几兄弟中秋之夜‘耍香宝’提前准备老木柑,就为了我们能过一个没有遗憾的中秋。”

  年复一年的“耍香宝”伴着那个时代的孩子们度过了自己的童年,成为记忆中磨灭不去的中秋印记。

  八月中秋“等月华”

  “中秋自古月华好,秋风扫尽闲花草。”除了吃糍粑、吃月饼、赏月等,还要“等月华”。根据定义,月华是由云中水滴或冰晶衍射而形成的出现在月亮周围的彩色,颜色呈现内紫外红。

  据地方文化人士陈其波介绍:“‘等月华’是在等天门开,寓意会大吉大利,财源广进。”因此中秋那天,人们吃过晚餐,大多搬出凳子坐在院子里“等月华”,或称“待月华”。传说月中的玉免一年不分昼夜在桂花树下捣药,到中秋晚上将捣成的药即“月华”投向,谁得到吃了会成仙,即使不成仙也能长寿。小孩子们希望得到“月华”,天真地伴随大人们在月下守候,大人们倒也并非都在等待奇迹出现,而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农忙之后,借此良宵在月下打着扇子边聊天边赏月。

  在不少“老泸州人”的记忆中,“月华”是中秋节最神秘的礼物。民间传说中秋节这一天,月宫里会掉下来一种发光物体,只有孝顺、善良的人才能捡到“月华”,而捡到的人就会有好运。

  说起“月华”,合江县89岁高龄的李爷爷笑着告诉新报记者,他们幼时听大人们说,“月华”一般都要夜深人静的时候才会出现。那时,会看到天门慢慢打开,然后有一队人马从月宫里出来,敲着锣打着鼓,扛着旗笼幡盖,浩浩荡荡,从皎洁的夜空里走过,然后慢慢消逝在星空尽头。但这个场景不是任谁都能见到的,首先必须要心诚,然后看你有没有缘。而只要能见到这个场景的人,运程肯定会很好,将来不做官都会发财的。当官发财,老百姓谁不想?因此,只要不下雨,有月光,年复一年,人们都会不懈地守着。

  “除了在梦里,真正的月华我是一次也没见着。是我那颗童真的心还不诚?或者是我与月华无缘,要不然就是我太贪睡了?唉,都怪我的两个眼皮不争气,干嘛总是等不到奇迹出现就合上了呢!”忆起曾经中秋“等月华”的点点滴滴,李爷爷笑得合不拢嘴。

  其实,“月华”代表了过去人们一种美好的理想和愿望。如今,部分人把缥缈的“月华”变成了图书或小玩意儿,让大家在寻找快乐和梦想中体会这些传统习俗带来的乐趣。

  “中秋拜月”同祈福

  中秋赏月为我国古代民俗,祭拜月神也是古人的一项重要节日祭祀。“中秋拜月”古已有之,《周礼》中即有“中秋献良裘”“中秋夜迎寒”的记载,后来,文人墨客开始效仿祭拜,民间也有了祭月、拜月、赏月的风俗,历代相沿,形成了传统活动。如今,“民间拜月”已成为人们渴望团聚、康乐和幸福的表达方式,泸州著名史学家陈鑫明这样谈道。

  中秋那天的夜晚,寻常百姓家会在院子里设大香案,然后会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莲藕、柚子、花生等供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状。”地方文化人士陈其波特别指出。此寓示和美团圆、育子成才、恩爱团结、幸福美满。然后人们双手,一起三鞠躬,全家人依次庄严神圣地祭拜月神,一拜祈愿风调雨顺年年丰,二拜祈愿月圆人圆事事圆,三拜祈愿家和国和天下和。最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

  据悉,“拜月”也叫“夕月”,是从秋分祭月这一古老礼俗演化而来的。周朝有每年秋分天子率群臣祭月的礼制,后来各朝大都相承沿袭,民间自然也逐渐形成了拜月的习俗。

  品“桂花蜜酒”醉心

  中秋之夜,仰望着月中丹桂,闻着阵阵桂香,喝一杯桂花蜜酒,欢庆合家甜甜蜜蜜,何等享受。

  合江地方民俗专家何告诉新报记者,桂花酒的历史好比中秋节一样悠久,早在屈原的《九歌》中,就有“援骥斗兮酌桂浆”“奠桂兮椒浆”之说。到了清代,中秋节饮桂花酒变成既定习俗。据清代潘荣陛着的《帝京岁时记胜》记载,八月中秋,“时品”饮“桂花东酒”。在老一辈的记忆中,中秋之夜就应该一家人齐齐整整,仰望皓月当空,闻着幽幽桂花香,品着桂花蜜酒。一个传统的中秋夜,品桂花酒是必不可少的。

  如今,月下游玩的诸多习俗,已远没有旧时盛行。但设宴赏月却普及到了,人们把酒问月,庆贺美好的生活,或祝福远方的亲人健康快乐,和家人“千里共婵娟”。都说“民俗不能丢,乡愁不可忘”,老一辈所说的这些习俗,承载了先人千百年来对生活的美好。或许祖先当年祈愿的事物,今天能被实现。但这种在追求上不折不挠的应该被后世铭记,否则,我们将面临的,就是在花花世界中迷失。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历史的古国,传统文化是五千年风霜雨雪的结晶,也是我们民族、民族品质的体现。对于类似中秋节这样的传统节日,我们不仅要了解其风俗习惯,还要其深刻的文化内涵。

  这个中秋,带着传统的习俗,陪着家人度过吧。(记者 魏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