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育 需要构建新的环境模式

※发布时间:2019-3-9 1:46:43   ※发布作者:小编   ※出自何处: 

  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它对国民生产总值以及对国家经济发展的强势推动作用毋庸置疑,“科技兴国,教育先行,科教兴国,从娃娃抓起”,这是的宏观战略部署。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科学普及教育在整个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充分挖掘科学教育的潜力,合理利用现代化教学设备和信息技术,拓展科学教育的空间和方式,面向全体学生,开足上好科学课程,积极创育模式,努力探索和搭建科普宣传的新平台在学校科学教育中显得十分重要。只有让全体师生生活在一个到处充满科教意识与科学素养成分的环境中,让科技的力量自然或不自然地去影响师生,充分激发师生的创新意识与,科学普及教育才会落到实处。

  为让学生感受到“科学无处不在,科学就在身边”,学校应从每一个细节入手,让科学的美丽与智慧渗透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如在学校墙壁上科学家的照片、名言,在橱窗中展示学生的科技作品、科幻画,在走廊里传达最新科研的信息,在校园里一块块别致的展板上记录一个个小科学家的成长,在科学教育陈列馆中,丰富的图片、生动的文字、真实的作品,再现科学教育的发展。为了创造这样的环境,学校在硬件建设中,不但要注重美观,每处地方的设计都尽量蕴涵科学的含义,命名更要慎之又慎,如站前小学中心广场命名为“科为广场”,其目的是想激发师生奋勇争先的科学创造创作热情。学校还有诸如“院士花园”“科学长廊”“畅想舞台”等,让师生对科学教育浮想联翩。

  科学教育的人文环境,是指创建科学教育的校园文化,形成促进科育的良文氛围。如站前小学的“院士花园”,只有获得省级金以上的学生才可以在“院士花园”中展出其作品及个人照片、信息,前几年花园中的宣传栏空着,却是为等待科学新秀的出现,这一做法激励着全校师生一次次为之投身到科学学习中来。

  让课程成为人文科学教育的重要载体。学科课程不仅具有丰富的科学教育内容,而且各学科中渗透的科育内容既是渐进的、相对的,又是相互联系的,抓好科学教育的学科渗透,能使学生活化学校科普知识,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充分挖掘学科教育中的科育内涵,是学校开展科育的基础。一方面重视科育在各学科中的有效渗透。在教师的引领下,学校组织教师分学科分系列分层次整理出学科渗透科学教育的知识点,使科学教育在各学科中具有可操作性。另一方面,重视各学科间科学教育内容的相互沟通,使各学科教学齐头并进,相互连通进行科学教育,使科学教育真正落实。

  让实践成为人文科学教育的主要平台。学生的科技实际操作能力只能在将创造性的设计方案付诸实施或在具体生动的实践过程中才能淋漓尽致得以显示。所以学校就要开展经常性的科学实践活动,如参观访问、科普调查、科学、举办校园科技节、创新竞赛等活动,促进全员参与科学教育活动,提高科技创新意识。并将活动辐口射面波及社区,从而形成家庭、社会、学校“三位一体”的科学人文格局。叶选廉 景甜

  为了创设科学教育的社会大环境,学校在进行教育教学研讨、校本课程教学、综合实践活动时,可邀请各级领导、专家及兄弟学校同仁指导,并通过新闻将学校实施科学教育的新方法,取得的新及时向社会进行宣传。在每期召开的家长会上,学校可安排科学教育专题,让家长走近科学、了解科学教育,同时还通过问卷调查、个别,征求家长对学校科学教育工作的意见与,达到换位思考、优化管理的目的;每次科学实践活动,各级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等,都邀请家长代表参加,让家长分享并通过他们宣传学校的科学教育。

  科学技术的普及程度,是国民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标志,事关国家综合国力、经济振兴、科普进步、民族创新和社会发展的全局。“走与科学结缘的是永葆青春的,因为科学的研究没有尽头;走与教育相伴的是永沐爱意的,因为教育的核心不能偏离爱”,若能将“科学”与“教育”合二为一,那么我们基础教育部门才不会辱没历史的,我们的教育就会迎来崭新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