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侨报网讯】“记得刚来农场的时候,每天出门晴天一身尘,雨天一身泥,一家四口挤在小小的破旧泥瓦房,现在不同了,在的帮助下,我们不仅住进了小洋楼,周边设施越来越好,人们的生活娱乐方式越来越多。”家住侨安花园的黄瑞丰、英夫妇高兴地说。有黄瑞丰、英夫天天向上 蒋梦婕妇这类想法的归侨还有很多,他们告别了危房,住进了洋房,生活越来越好,这样的改变得益于广东惠州潼侨实施的侨房项目,让归侨住有所居,老有所养。
惠州《东江时报》9日报道,广东省潼侨镇是惠州两大归侨安置地之一,始建于1966年,前身是国营潼湖华侨农场,这里曾先后安置了来自越南、印尼、缅甸等14个国家和地区的8000多名归难侨。如今,还在潼侨镇居住生活的归侨侨眷有4000多人。
在还未实施“惠侨安居工程”之前,潼侨镇归难侨居住的房屋大多是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建设的砖木结构的瓦房,由于年久失修,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
为改善归难侨居住状况,潼侨镇于2005年启动归难侨危房项目,累计投入4亿多元,分三期建设建有安居房共1126套,让越来越多的归难侨住进了新房。
80岁的陆超允是越南归侨,他住在侨安花园成排连片的三层楼房群里。1978年39岁的他带着妻子和儿女回到了潼侨镇安居,回中国后他和妻子都被安排到茶园种茶,一种就是几十年,退休后,陆超允每个月可以领到2000多元退休金。
搬进侨安花园以前,陆家一家6口一直挤在不到40平方米的平房内,这样的状况直到2009年才得到改善。“推出了安居房,我们申请后就住进了新家。现在居住的这套住房共3层,套内面积有220多平方米。”陆超允说,除了国家及省市补贴的2万元外,他只需缴付6.9万元。”
陆超允介绍,返华前他在越南做搬运工,比较辛苦,留在越南肯定没有现在这般待遇:有退休金养老,有楼房住,三餐温饱,生活无忧,他觉得很安稳,生活很幸福。
2015年,黄瑞丰、英夫妇一家便搬进了第二期安居房。“之前住的房子是泥瓦房,只有46平方米,现在的房子面积有108平方米,宽敞多了,也很好。”英说,通过房屋置换,他只需缴付1万多元。现在她和丈夫在潼侨做千层糕、九层糕、糯米糍等印尼风味糕点为生,每月能赚到不少钱,又有楼房住,生活无忧,很是幸福。
“我们的目标是让归侨安居乐业,生活幸福。”潼侨镇党委委员黄志珊介绍,为改善归难侨居住状况,潼侨镇于2005年启动归难侨危房项目以来,已累计投入4亿多元,分三期建设,总占地面积7.65万平方米,建有安居房共1126套。其中:一期新侨花园220套于2006年建成,二期侨安花园278套于2012年建成,三期侨安高层公寓628套于2018年建成,现已全部交付使用。对符合条件的归侨户,按照以房换房和自愿的原则,自筹0.6~6.9万元不等,可安置一套86~210平方米不等的安居房。截至目前参加置换的归侨家庭共708户。
“惠侨安居工程”的实施,不仅让广大归难侨等危房户告别了危房,住上宽敞舒适的“洋房”,切实改善了城乡面貌,同时也促进了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潼侨镇副镇长曾汉青表示,潼侨镇危房户居住分布范围有14个生产队,实行整体新建安置能有效地腾出原归难侨居住点村队用地近1000亩,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预先为惠州潼湖生态智慧区科融新城开发建设提供用地保障。同时,提前完成搬迁安置工作,将管理做在前头,有利于接下来更好地配合全镇开发建设。
另外,为了保障归难侨生活,潼侨镇镇还开展形式多样的“惠侨暖侨服务活动”,近3年来为和待业归侨、困难户、老归侨等发放救助补助金1000多万元。为重视挖掘、展示和传承侨文化,潼侨镇还投入2000多万元,以建设省内乃至全国一流归难侨史展示和侨文化交流为目标,兴建占地面积1247平方米、建筑面积近3100平方米的惠州侨文化博物馆,目前已进入展陈阶段。(完)
文章来源于弘易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