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人文经济> 文章内容

红楼梦》的“同人文”及“周边产品

※发布时间:2016-10-1 16:05:26   ※发布作者:小编   ※出自何处: 

  ■隋淑光

  【在四大古典名著中,《红楼梦》的周边产品也极有可能是最为繁多的,而且与续书相比较,其表现出极高的艺术水准,历久弥新,展示着越来越大的影响力。】

  《红楼梦》第22回“听曲文宝玉悟禅机制灯谜贾政悲谶语”中,写到贾母为庆贺薛宝钗来到贾府后的第一个生日而摆了几桌“家宴酒席”,并“搭了家常小巧戏台,定了一班新出的小戏,昆弋两腔俱有”。在点戏时,薛宝钗投贾母爱热闹的喜好,选了《西游记》《山门》两出。前者望文可知意,演绎的是唐僧师徒取经故事;而后者则取材于水浒故事中的鲁智深“醉打山门”情节。

  这两出戏的置入颇有意味,似乎让我们看到了《红楼梦》中的《西游记》和《水浒传》,其实未必如此。有学者考证,书中所述的《西游记》一出戏,并非脱胎于吴承恩所著小说,而是出自元末明初剧作家杨景贤所著杂剧《唐三藏西天取经》中第六出《村姑演说》,讲述一个天真活泼的小姑娘手舞足蹈地描绘唐僧首途西行的热闹场景,诙谐有趣,故贾宝玉说:“我从来怕这些热闹戏。”该剧先于《西游记》小说问世,但在该剧之前,取经故事便以戏曲、话本、说唱等多种艺术样式广泛传播于民间,目前所知出现最早的有可能是宋代刊行的《大唐三藏取经诗话》。

  在小说《水浒传》问世之前,梁山群雄故事也流传甚广。比如说南宋时的画家、文学家龚开著有《宋江三十六人赞并序》;《大宋宣和遗事》中记述了林冲、李逵、武松、鲁智深等人物,以及杨志卖刀、晁盖劫生辰纲、宋江杀阎婆惜等故事;宋元之际,已衍生出诸多取材于水浒故事的话本;在元杂剧中,梁山英雄已由36人扩展为108人。因此说《山门》一出戏是否脱胎于施耐庵的小说也存疑。同样,四大名著中的另一种,《三国志通俗演义》在问世之前,也已诞生了元代讲史话本《三国志平话》,其对罗贯中的著述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由此可见四大名著中的三种非原创作品,如果按照现代语汇来说,它们是在已不可探寻源头的民间故事、说唱、话本基础上,衍生出的“同人文”,至于《红楼梦》中提到的《西游记》《山门》两出戏,则可视为其“周边产品”。但是在三种小说问世后,因其远超出民间故事、说唱、话本的巨大影响力,又推动了众多“同人文”的问世,延伸出《续西游记》《西游记补》《后西游记》《新西游记》《水浒后传》《后水浒传》《荡寇志》《续三国演义》《反三国志演义》等数量繁多的小说,以及形式各样的产品。

  与以上三种书不同的是,《红楼梦》一书为曹雪芹“批阅十载,增删五次”,自无到有,独任艰巨而成,后40回佚失之后,经高鹗补阕而为完璧。该书在四大名著中问世最晚,却因其高超的艺术感染力催生了数量最多的“同人文”。作家张爱玲曾说过人生有三大恨事:一恨鲥鱼多刺,二恨海棠无香,三恨红楼未完。二百余年来许多文人心同此理,遂攘臂而起,绵延不绝地炮制续作。据统计,有据可查的《红楼梦》续书至少有98种之多,但因受作者艺术表现力及视野所限而未免泥沙俱下,鲜有佳作。晚清小说评论家陶祐曾曾这样评价当时的续书:“自曹雪芹《石头记》出现后,大受社会之欢迎,纸贵洛阳,名驰东岛。而吾国一般操觚之士,心焉羡之,不虑贻讥,亦腼然续貂而学步,后先迭出,名目渐繁”

  有学者根据续书的叙事模式将其分为“人物复生模式”“托生、转生模式”“三界互通模式”三类。第一类如逍遥子所著的《后红楼梦》,其故事上接原书第120回,讲述为僧道所迷的宝玉被贾政解救回家。黛玉借助炼容金鱼而得以复生,后在梦中赴太虚幻境,遍览新改的“十二钗”判词,领悟到成仙之路要途经尘世繁华,遂与宝玉成婚。后来贾府得到黛玉兄长林良玉的帮助,复归兴盛。第二类如王兰沚所著的《绮楼重梦》,故事内容颇为“雷人”,讲述宝玉随僧道离世后前去探望绛珠仙子,二人至月老处再证前盟,后宝玉托生为宝钗之子小钰,黛玉托生为湘云之女舜华,宁荣二府众女也纷纷转世托生,齐聚荣国府。小钰、舜华完结宿缘。第三类的代表作为秦子枕所著《续红楼梦》,故事背景设置于太虚幻境、冥府与人间三界,内容上接原书97回黛玉焚稿,讲述黛玉魂归太虚幻境,与元春、王熙凤、晴雯等重逢,贾母离世后在阴间与黛玉父母重聚,后王熙凤被遣往阴间探寻贾母下落。在阴间,众人关于恩怨情痴的种种积案得以了结,太虚幻境诸女同返尘世。

  在四大古典名著中,《红楼梦》的周边产品也极有可能是最为繁多的,而且与续书相比较,其表现出极高的艺术水准,历久弥新,展示着越来越大的影响力。

  据记载,小说自乾隆年间刊行之后,即在文学艺术等诸方面获得强烈反应,逐渐延伸至戏曲、说唱、绘画、雕塑、刺绣、织物、金属工艺品、陶瓷工艺品等艺术领域,以至酒令、掷骰等游艺方面。其中以对戏曲类的影响为最,乾隆庚戌年状元李福曾以“一自红楼传艳曲,不教四梦擅临川”,吟咏其盛况。据考证,乾隆五十七年,仲振奎谱《红楼梦葬花》一折,为目前所能见的第一个以《红楼梦》为题材的剧本,此后各种杂剧、传奇纷出,至嘉庆六年已计有二十余种。至咸丰、同治、光绪年间,已有数十种曲艺和地方戏剧曾演说红楼故事,涉及曲艺名目、剧目不下数百种。有关红楼故事的绘画同样如杂花生树、异彩纷呈,有各种人物专册,主题绘画,杨柳青、桃花坞、潍坊等地的木刻年画,各种壁画、连环画、月份牌、年历,不胜枚举。1924年,梅兰芳先生主演的京剧《黛玉葬花》被摄制成纪录片,此为红楼故事“触电”之始,此后逐渐衍生出多种影视作品。其中影响最大的当属央视版电视剧《红楼梦》,1987年首播时近乎万人空巷,牵动数亿人情肠,令众多“红迷”同时同喜同悲,蔚为大观。

  大观园,是《红楼梦》中荣国府为元春省亲而修建的省亲别墅,是太虚幻境的尘世化身,曹雪芹心目中的清净女儿之境。自《红楼梦》问世之后,众多红迷就在摹想这一胜境的真实状态。早在清嘉庆二十年,文学家范锴就摹写了大观园平面图,嘉庆、道光年间曾有人绘制大观园景物图画,民国时曾有人制作大观园模型。近数十年,把纸上和想象中的大观园转化为实体建筑终于成为现实。1984年,央视版电视剧组于北京西城区南菜园护城河畔建造大观园作为拍摄基地,摄制完成后,景区对外开放;1991年上海淀山湖风景游览区更名为上海大观园;此后南京大观园也落成。这三者可能是《红楼梦》延伸出的最大的实体性周边产品。

  鲁迅说过:“一部《红楼梦》,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这句话既表明对同一文化现象可能会产生多元解读,也表明因小说及作者的传世资料稀少,而加深了其扑朔迷离之感。自小说问世以来,众多“红迷”烛幽索隐,试图破解、还原《红楼梦》的本来面目,由此催生了“红学”。五四运动前后,王国维、胡适、俞平伯等学者引进西方现代学术范式研究其版本,历史背景,作者家世、生平等,从而发展出“新红学”。历经多年发展,其不仅在国内成为显学,与甲骨学、敦煌学并称,而且作为一门严肃的学问进入了世界学术之林。曾涉猎这门学问,曾执此业和正从事红学研究者人数繁多,无从估计。这无疑也应归属于《红楼梦》的周边产品。至于小说所带来的隐性影响,说是已经作为一种文化基因融入了中华民族的脉动,也不为过。

推荐:

币安app官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