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手拿着红纸,一手拿着剪刀,剪刀灵活地左右移动,不到一分钟时间,一张生动的《八鱼欢悦图》便栩栩如生展现在了记者面前,记者禁不住赞叹:“太神奇了!”近日记者走进了丰台方庄民间艺术馆,在剪纸屋里,见到了年过花甲的“剪纸巧娘”顾小玲。
顾小玲自幼喜欢美术,由于父亲工作原因,6岁就随父去了新疆,一直没有系统学习艺术的机会。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受“文革”的影响,人们纷纷剪“忠”字、领袖像,还有8个样板戏中的人物,她也效仿,至今还保存着一些满意的老作品。
成年后,顾小玲到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做库房管理员。40余岁喜爱绘画的她,利用业余时间到北京宣武红旗业大绘画大专学习油画。后来重拾剪刀,之间跨越了30多年。这也缘于2002年3月参观北京民协组织的艺术表演,各种精彩民间艺术和绝活“刺激”了顾小玲,让她重新开始了剪纸生涯。
“一个活跃充满童真的人”,这是已经退休的顾小玲对自己的评价。福娃、柯南、QQ、猫系列等各种活灵活现的人或物,都是她剪刀下的形象。
古代的剪纸有纳吉祝福、祛邪、除恶、劝勉、警戒等寓意,常被用于宗教仪式、装饰和造型艺术等方面。现在,剪纸更多地用于装饰,点缀墙壁、门窗、镜子、灯和灯笼等。而顾小玲却用剪纸给人们带来了童年的快乐。
顾小玲的剪纸内容单纯,剪法细腻。《北京民间风俗百图》是顾小玲用10个月完成的作品。那时她经常剪得腰酸背痛,几次想要放弃,但兴趣的力量最终让她坚持下来。
其实,剪纸艺术是一门“易学”但却“难精”的民间技艺。扬州著名剪纸老艺人张永寿把剪纸的线条归纳为五个字,“圆、尖、方、缺、线”,要求是“圆如秋月,尖如麦芒,方如青砖,缺如锯齿,线如胡须。”可以说线条是剪纸造型的基础,注意线条的走向才是会剪。
“剪纸的关键是既会剪又会创作。”她专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创作的“奥运运动项目全家福”,甚是可爱,画面中的福娃正在完成奥运会各种运动项目,如射击、体操、皮划艇等,形态各异,栩栩如生。
顾小玲创作的7米长卷《旧京风情》,曾在农展馆展出时,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在7米长卷上,都是老北京的行当,像拉洋车的、卖唱的、算命的、磨剪刀的、喝豆汁的、卖字画的……活灵活现,每处细节都处理得颇为精妙。
2008年,她接触了衍纸画。从去年4月份起,她开始制作衍纸画,只见她灵活地用卷笔将彩色纸卷起,进行固定粘贴,不用多长时间,一幅栩栩如生的衍纸画就展现在面前。远观以为是画上去的,近看才知是纸做成的。不论剪纸、衍纸画,还是布艺画,在顾小玲的“巧手”拨弄下,全都精美无比,她的作品曾在多次大赛中获奖。
如今顾小玲还担任了社区艺术培训班的剪纸老师。学生从最开始的老年公寓的老人,到社区内外的年轻人,到小学生,跟她学手艺的人越来越多。“学生的技术早已经超过老师了,他们是专攻,我是兴趣广泛。”原来除了剪纸、布艺、彩绘蛋、葫芦画,她还用昆虫羽毛做画,涉及领域颇多,“我就爱好这个。”她嘿嘿一笑。(本报记者余翠平/文彭程/摄)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