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网讯 (记者 彭芬)4月21日,陕西省统计局公布了2015年一季度全省国民经济运行情况,陕西全省实现生产总值3471.91亿元,同比增长6.9%,在能源走低的情况下,全省生产总值低于全国平均增速0.1个百分点。经济运行呈现出结构趋优、增速趋缓的发展态势。
如果说经济增长是一辆正在行驶的巴士,那么在持续的高速行驶后减缓,惯性效应必然会使一些“乘客”很不适应。为什么经济高速增长不再持续?经济增速趋缓又会对老百姓的“钱袋子”产生怎样的影响?各方观点中不乏一些担忧的声音。
“经济增速趋缓并不是坏事,它是转型所必须经历的过程。” 陕西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周宾认为,经济增速从高挡位调整到中高速挡位,意味着陕西正处于经济结构调整期,重结构、重效益、重质量,未来的发展将具备更加强劲的动力。
产业升级 结构调整
新常态下的陕西经济动力更足
数据显示,2015年一季度,陕西工业生产增速有所回落,其中能源化工工业增加值增长0.3%,为我省八大支柱产业中增速最慢。
从全省八大支柱工业看,能源化工、非金石矿物制品、装备制造、医药制造、有色冶金等工业增速分别较上年同期有所下滑96.74%、54.94%、41.61%、33.64%、19.86%,全省重工业增速较上年同期下降63%。在周宾看来,这些数据反映出,伴随着我省产业结构调整,传统以能化产业为主的重工业受到较大冲击。
能源化工一直是我省的特色优势产业,长期以来其产值已占到全省工业产值的半壁江山,成为拉动经济高速发展的重要引擎。但伴随着煤炭市场产能过剩、能源价格走低,经济增速势必受到影响。
面对这种形势,陕西积极推进煤电化一体化、油炼化一体化、能源装备一体化等重点产业,并向相关深加工产业领域延伸,“陕西的能源化工业正在向精细化、高端化方向发展,将继续发挥对经济的支持作用。”周宾说。
另一方面,随着三星闪存芯片项目如期量产、中兴1500万部手机项目开工、美光项目落户高新区等好消息传来,“陕西在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新材料等新支柱产业的建设可谓亮点纷呈。”
周宾认为,我省在实施产业结构调整的的过程中,必须充分利用好能源资源禀赋和现有产业基础的有利条件,更加注重对能源化工等传统支柱工业进行产业升级、产业链延伸和新产品市场化。同时,要注意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的平稳接续和逐步过渡发展。
发挥科教优势 重视科技创新
抓住“一带一”战略新契机
“一带一”战略的提出,将陕西推向了的最前沿。近期,国家发展委、、商务部联合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的愿景与行动》,其中指出,“发挥陕西、甘肃综合经济文化和、青海民族人文优势,打造西安内陆型新高地”;“支持郑州、西安等内陆城市建设航空港、国际陆港,加强内陆口岸与沿海、沿边口岸通关合作,开展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服务试点”。
围绕“一带一”,陕西省提出建设五个中心,即综合交通枢纽中心、国际商贸物流中心、科技教育文化旅游交流中心、能源金融中心、经贸合作中心。五个中心的建设,给企业“走出去”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也为陕西经济在新常态下转型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
周宾说,陕西要紧紧抓好国家“一一带”战略和西咸新区建设和发展等重要契机,发挥科技教育资源优势,通过企业技术创新,增强内生发展潜力,加强对外经贸联系,促进投资、消费和出口之间结构更趋合理。
作者:彭芬
(来源:西部网-陕西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