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广场舞的流行,广场舞大妈的队伍也不断壮大。最近在玄武区红山地区,两拨广场舞大妈却因为“争地盘”差点动手。及时出面调解,最终双方握手言和,各自选定跳舞区域,并签下广场舞自律公约,不发生纠纷、不扰民。(8月18日 现代快报)
近年来,广场舞引发的纠纷司空见惯、屡见不鲜。矛盾的焦点不外乎两点:一是争地盘;二是攀比音量大。有的为了占据地盘,各不相让、经常发生口角、甚至;有为了“压住”对方的音量,把音响放到最大化。因而造为扰民、音响交通秩序。整顿广场舞,各地都下了很大力量,但都没有真正成奏效,简直了社会管理工作中的一个“老”问题。管“死”了行不通;撒手不管更不行。那么,对久盛不衰的广场舞究竟采取什么办法才能做到管而不死、活儿不乱、大妈满意、又不扰居民呢?若想达到“两全其美”,我们不妨学学郑州大妈的做法。为了使广场舞不扰民,“郑州大妈”想到了一个好主意,戴着蓝牙去跳舞。去年11月21日早上,在郑州市东大街的一个广场上,数百名广场舞爱好者正在跳着广场舞。不同的是,现场很安静,听不到任何嘈杂的音乐声。翠园小区广场舞队队长曾阿姨说,她非常喜欢跳广场舞,但是因为扰民问题,有一段时间没跳了。他们需要锻炼身体,居民也需要休息,如何才能两全呢?一次偶然的机会,曾阿姨看见一些年轻人在听音乐的时候戴着蓝牙,她顿时有了主意:可不可以戴着蓝牙跳广场舞呢?这样就不扰民了。(据《河南商报》2014年11月22日报道)。
“郑州大妈”想出的办法,实在是一个充分体现 “人性化”的文明之举。从全国各地来看,城市和部分农村乡镇的广场舞可谓是一年四季“久盛不衰”,夏季参与者更多,而且大都是50岁以上的男女。广场舞之所以深受群众欢迎,一是面向大众不收费;二是不限年龄大小、男女老少皆宜;三是,来者不拒;四是可以健身强体,陶冶情操,结交朋友,增进友谊,促进和谐。
但是,广场舞噪音扰民、给居民的休息和生活带来影响,也是不可否认的事实。广场舞的场地一般都选择在居民小区内的公园里,或楼前楼后比较宽绰的空间地带。播放的舞曲音乐都是劲爆的流行歌曲,声音传得很远,比较刺耳儿。广场舞清晨五、六点钟就开始“跳”起来,把沉睡的居民在梦中惊醒;晚上“跳”到十了点才收兵,想早睡早起的大人小孩儿根本无奈,尤其是患有心脏病、高血压等疾病的老人被噪音的时常夜不能寐。在市区的一些繁华地段和口拐角处的广场舞,更是人群复杂,跳舞、唱歌、扭秧歌的每天都有,吹拉弹唱、鼓乐齐鸣,招来许多围观者,也影响交通。有的因跳广场舞引发家庭矛盾的也时有发生。
其实,跳广场舞是一件带有广泛性、很时尚的健身娱乐活动,目前和今后想彻底也不现实。最好的办法是强化管理、规范引导,力争做到“管而不死,活而不扰、大家都好”。一是选择好跳舞地点。应选择距离居民小区较远、居民居住不密集的空旷场地,尽量避开市区繁华地段。二是适度控制舞曲音量。选择悠扬温情的曲调,可佩戴无限降低声音,防止音量过大、噪音扰民。三是控制好跳舞时间。早晨6点半以后到7点半左右为宜。四是有关部门、街道办事处、社区和基层,要对辖区内的广场舞依法依规进行规范管理,认真执行国家《社会生活噪声排放标准》、《城市区域噪音标准》、《噪音污染防治法》、《治安管理处罚法》,依法搞好居民和,对造成侵权、损害行为的可向法院起诉要求侵权人给以赔偿损失。
但笔者认为,不能因为大妈们跳广场舞引发“地盘争端”和“扰民事件”,就采取强制性措施来个彻底“清场”,大妈们跳舞的,或把她们无情地“告”上法庭、让当地给她们点“眼色”看看。曾刊文:“大妈们不去跳舞,还能干什么?”看了这篇替大妈们“说话”的文章,笔者感慨万千、深表赞同。相关部门要面对现实、适应新常态,运用思维和人性,认真研究和妥善解决广场舞这一民生问题,让大妈们尽情“跳”起来,分享与发展带来的“幸福感”和“获得感”!(长江网 许贵元)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