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近代的文明是一种强势文明,她的出现必然伴随着近代殖民的与,1500年新航的开辟,标志着一个崭新时代的到来,伴随着文明曙光的带来,世界的天平也逐渐向世界倾斜。最早走入大航海队伍的是葡西两国,当然他们这种热衷于对外世界的探索也有着自身教传统因素。自从马可波罗将东方描绘的如天堂一般,遍地流淌着黄金以后,对于处于早期资本主义积累阶段的社会自然对于神秘而富饶的东方垂涎已久。在这一背景下,葡萄牙殖民者带着好奇与贪欲来到了富饶的大明帝国这里,被这里的一切所吸引。当时明朝对于所知甚少,所以称之为番夷。
1493年首批葡萄牙船队来到今与深圳附近,引起当地居民的不满,时任东莞守御千所千户袁光在与殖民者作战中不幸中弹身亡。1508年葡萄牙殖民者又奉曼纽尔一世要求来刺探中国的消息,在来华过程中占领了今马来西亚的马六甲,以便成为此后东运输贸易的中转站。来到中国后又占据了中国今天深圳的部分地区,这一代称为“屯门海澳”,从此成为殖民者入侵大明王朝的桥头堡。当时中国在位位为明武朱厚照,朱厚照少年天子,史学界对他的评价也是褒贬不一,有人说他极富个性,英明果决;也有人说他暴殄天物,误国害敏,以致三十一岁就驾崩,但无论如何我们宏观的来看,此时的明朝已没有了新朝建立的那样君臣一心,励精图治的锐气,转而已入暮年,很多地方已经呈现松弛保守状态,不过即便如此,大明王朝的根基还在,复杂高效的文官群体与机动多变的武将系统依然着帝国的运转与统一。
明朝与葡萄牙的海战准确来说应该是两次,分别是屯门海战与西草湾海战,明朝自郑和下西洋之后就逐渐对外采取保守态度,中国的对外大门逐渐关闭,整个对外贸易与交流越发保守,虚弱的帝国只靠零星的沿海地方官员凭借私权暗中维持,这时从大西洋沿岸来的葡萄牙殖民者自然成为大明王朝怀疑与不解的对象,不同的文明、不同的语言、甚至是不同的人种都让此时的大明帝国感到危机的存在,恰逢正德去世,中葡两国短暂的蜜月期度过,接着就是朝臣的希望严肃海防,嘉靖上台就支持保守派大臣的意见整肃海防,并派出了广东海道副使汪鋐负责此事,来到屯门汪鋐就着手准备集中兵力、收集渔船、招募乡勇、探听海情等,右眼皮跳测吉凶而葡萄牙也在进行准备,如增强人员,招募兵勇包括东南亚人员、印度以及部分华人,购买船只。但终究是远道疲战,战争还没有打响似乎胜败已定。
中葡两军首次交战,明军便败下阵来,汪鋐调整策略,利用大风天气将小船点燃,借着风势吹向葡军船边,瞬间葡军船只便被点着,无数的葡军士兵跳海弃船,这一战明军大胜只有三艘小船逃走,明军俘获大量战俘。其中也包括葡萄牙驻华大使也是第一位驻华大使皮雷斯。
这一仗并没有换来中葡两国的和平,1523年葡萄牙又组织六艘海船来到中国沿海,这一次明军更是派出96艘战舰对阵,可谓“杀鸡用牛刀”,双方在西草湾附近开战,其结果自然又是明军大胜,葡军打败,这次战役明军缴获葡军大炮二十门,但这并没有打消葡萄牙人对于遥远东方大国的探求,调整策略“硬的不行,就来软的”,此后葡萄牙利用行贿等等手段,终在1553年获得了澳门的。
这次战争被称为中国对抗殖民的第一次胜利,可见其意义重大。但我们反思整个事件发生的经过与结果,中国似乎并没有从中获得多少好处,首先,在这次战争中明朝错失这次与沟通的机会,反而引起朝廷对外来文明更加的态度;第二,从战争过程来看,葡萄牙虽然失败了,但明军也是险胜,屯门海战首战失败,第二次利用“火烧战船”的办法才取胜,明军没有看到两国之间的技术差距,仅仅凭借战术取胜,更不利于引起官员对于文明的重视;第三,从结果来看,1553年葡萄牙终究获得了澳门的,这次战争犹似近代历史上的中法之战,明军不败而败,葡军不胜而胜。这次战役并没有敲醒“东方的巨人”,让他开始重视世界潮流的变化,反倒因为小胜更使其忽略重视自身变革的态度,近代历史上的频频似乎亦追溯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