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6月17日,记者通过电话联系到了中央民族大学的教授艾克拜尔·卡德尔,他说:“现在我们维吾尔族这棵大树受到了一些害虫的污染,这些害虫让我们民族产生了很多不符合我们维吾尔族风俗习惯的,这些害虫必须要铲除,才能让我们这棵大树常青下去。我们的民族随着时代的发展正在一步步发展,想想以前,受的维吾尔族发展是多么缓慢,是社会主义国家,是中国救了我们,如果没有当初的解放,我们维吾尔族的发展不可能达到今天这样的地步。我们必须要珍惜今天这些来不之易的发展。维吾尔族要发展就必须有的态度,包容的态度,我们一定要坚定我们发展的,让我们的大树永远常青。”
作者艾克拜尔·卡德尔
婚姻是人类自身繁衍和社会延续的
最基本的制度和活动,从人类历史整体发展的眼光来看,婚姻制度的不断演化,在各个民族形成了独特而传统的婚姻习俗。婚姻作为社会的文明标志,它带着特有的民俗习惯。维吾尔族的婚姻也有自己的一系列规矩,这些规矩到了今天已成了一种民族风俗习惯、民族特色。下面谈谈维吾尔族婚礼中的几种主要传统习俗: 派媒人
维吾尔族婚姻中,媒人除了提亲、商量嫁妆等事情以外,还安排婚礼中的各种细节。维吾尔族婚礼具有一定的稳定性,这种稳定性必须通过媒人的说合才得到社会的承认和监督。维吾尔族婚姻只有经过媒人的从中安排,男女双方的家长才能进入议婚的阶段。维吾尔族民间有这样的俗语:媒人无过,为婚之法,必有行媒。这说明在维吾尔古代社会中,媒人在群众中的威信相当高,并且在促成双方婚事中的地位也相当重要。派媒人是维吾尔族民间流传已久的传统习俗。
11世纪维吾尔族著名学者穆罕默德·喀什噶里在《突厥语大词典》中记录了媒人,他说:媒人,指在联姻的双方之间来往传话的人。媒人一般去女方家三次。第一次去主要是介绍男方的家庭情况并传达男方给女方提亲的愿望,女方父母表示与自家亲戚长辈商量一下,第二次去女方家(大概一周之后)目的是争取女方家长同意这门亲事,第三次去女方家(大概在过10天之后)就是商量订婚日期。维吾尔族派媒人习俗有一定的规律,媒人去女方家次数一定要为三次,这是不能改变的事实,因为三次都有不同的任务和目的。送茶
订婚以后,男方向女方送茶,这茶不是指我们日常生活中用的茶,而是指男方给女方订婚送去的各种糖果、饼干、布料和牛羊等礼品。通过送茶,可以达到促使男女双方家长及亲戚并相互认识的目的,此次送的物品可以直接影响双方联姻的好坏程度,也是婚礼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念尼卡”
一般地说,婚姻的社会因素有两个,即法律和社会。法律是一种硬控制机制,所以其监督更为有效。因而,近代的世界开始施行了婚姻缔约的法律手续;现代中国也实施了成文的婚姻法律手续,通过一定的程序,借律手段承认和婚姻的地位。
在维吾尔族传统的婚姻中,婚姻并没有履行现代观念上的法律手续,没有通过成文的契约、证件等办法来求得婚姻的化。人们通过另一种途径,即婚礼的形式,求得整个社会的承认,维吾尔族婚姻通过“念尼卡”习俗求得事实上的婚姻化。
维吾尔族婚礼正式举行的那天,男方家长亲戚朋友都去女方家里做客,新郎在三十个男性的陪同下去女方家参加“念尼卡”活动,女方家专门好一间干净的房子,准备好馕、糖果、水果、盐水等,由阿訇带领的参加“念尼卡”的客人就座后,就开始“念尼卡”了。阿訇静静地吟诵《古兰经》中有关夫妻双方互相尊重、患难与共、相互忠诚、尊老爱幼等等内容的经语,念完后阿訇问新郎:你是否愿意娶新娘为妻,新郎回答:我愿意。然后转向新娘:你是否愿意嫁给新郎做妻子,新娘回答:我愿意。最后让新郎、新娘双方喝下泡有馕的盐水,意为酸甜苦辣都应互相厮守。维吾尔族婚礼上,必须有新郎、新娘、伴郎、伴娘和双方父母在场聆听阿訇诵经,婚姻方算有效。迎亲
“念尼卡”之前一段时间,女方家要准备嫁妆,以便婚礼结束后带到男方家使用,多是成双成套的被褥、金银首饰、衣服、皮箱、家具等,把这些物件统统装在一个大木箱子里带到新郎家里,这叫“添箱”。婚礼举行当天由男方亲戚把女方陪送的嫁妆统统装在迎亲车里带回新房,第二天在男方家请客时当众开箱列出女方装在箱子里的各种物件供客人们欣赏。准备接新娘时,新郎手捧鲜花在三十个男的陪同下,到伴娘家里接新娘并且嘴里唱着迎亲歌:
嗨哟尔兰,嗨哟尔兰百花丛中玫瑰芳香一对情人相配成双未婚的小伙子忧愁多恰似戈壁滩上的黄羊我们陪着新郎迎新娘不怕山高水深道长马车铃声响得欢就像久别回牧场小伙子姑娘配成双就像太阳配月亮高山深处羊群多小伙子高歌迎面来新郎挽着新娘的胳膊,被一大群男男簇拥着走出伴娘房门。新娘穿着婚纱,头戴面纱显得娇柔妩媚,一群年轻人与小孩把绳子拉开挡住新郎新娘前行的并诵着歌谣:
这是一根幸福的绳索看你们怎样才能越过请撒下吉祥的钱财糖果再带去我们热情的祝贺新郎与新娘跳完舞蹈后才放行。新娘在新郎及伴郎、伴娘等的陪同下来到新娘家里与亲人告别时唱起“哭嫁歌”:
我不愿意离开你们我的父母姐妹与弟兄我不愿意离开你们我的大伯大妈与大婶是你们养育我长大赐给我幸福与生命我不能离开你们一人出外去谋生只要让我留在家当牛做马也甘心然后,新娘的母亲接着吟唱“劝嫁歌”:
我的女儿伶俐的百灵你是妈妈身边的小马驹我并不愿意让你离开家你走就像砍断我的双翼可是姑娘大了总要出嫁这是祖先留下的规矩鸟儿大了要展翅飞翔莫要惦念流逝的过去女儿你要想家尽管回来当妈的永远等着你这时女方家的亲友特别是新娘的弟弟妹妹为了劝慰姐姐,也动情地吟唱,表达自己依依不舍的感情。唢呐吹起,纳格拉(Nagra)鼓敲起,迎亲队伍边跳边唱来到男方家。这时,男方母亲以最传统的礼节迎接新娘的来临,先有四位男士用华丽的地毯将新娘抬过门前的火堆,点火是为了避邪,乞求吉祥,嘴里吟唱着传统的歌谣:
火能驱邪灭灾火会赐给幸运祝愿青春如火幸福生活唱“谎言歌”
新娘来到男方家时,新郎的母亲慈爱地揭开新娘的面纱,把自己亲手织的大头巾戴给新娘。此时男方家特别热闹起来,男方家周围的男女老少都围绕新郎新娘,唱歌跳舞。这一次吟唱的歌是迎接新娘,祝贺他们的新生活:
美丽的姑娘天上的月亮给带来了吉祥姑娘小伙子融为一体真主你们安康祝愿新郎新娘和睦相处喜庆丰收满圈牛羊祝愿新郎新娘早得贵子孝敬父母心儿欢畅载歌载舞继续当中,还有些年轻人推选出能说会道的一位代表,让他唱起传统的“谎言歌”。“谎言歌”是维吾尔族最佳民谣之一,所唱的内容都是虚的,而且对现实生活中发生的有些行为进行夸张。他们往往以此调节活动的气氛,更重要的目的是增添诙谐的幽默色彩。“谎言歌”也具有一定的艺术和审美特点,它主要是以夸张、比喻、象征等等艺术手段来反映现实生活的另一个侧面,是欣赏他人现实生活与想象力相结合的一种境界。
我是一位英雄汉骑着甲虫打猎上高山从没有长出的树底看见没出生的一只怪白兔大得像牛来回蹿用没做好的杆子打一顿它钻进了一个没有挖好的洞我们六人去我们七人去宰杀它宰的肉一年吃不完现在剩余一半多我驾老鼠车进城去桑葚树上坐鸡蛋上树羊下水最好吃的是鸡心肝三十桶美酒一气喝配着十捆洋葱和大蒜餐桌上的糖果吃不尽喜庆的歌舞跳不完别听我信口谎还是去看新娘揭面纱维吾尔族婚礼具有自己的一系列风俗习惯,举办婚礼的双方都应服从并实际上一条一条表现出来,维吾尔族婚礼习惯都和音乐紧密相关,音乐的旋律健捷刚劲,粗犷奔放,节奏也紧促跳跃。
维吾尔族的婚礼习惯随着时代的发展,也不断地丰富与前进。我们研究和探讨像婚礼习惯这样的民俗活动,可以出它增进友谊、促进团结、丰富生活的积极作用。更重要的是传统的风俗习惯,善于结合时代的积极作用,推动社会文明进步。
一对对幸福的维吾尔族
新人。(资料图片)
本报记者李雄心燕红君摄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