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人文经济> 文章内容

人文经济李晓:一位经济学教授的人文情怀

※发布时间:2015-3-24 13:52:53   ※发布作者:小编   ※出自何处: 

  中国高校之窗

  他是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却始终不曾离开本科生的;他是中国世界经济学会副会长、省首批“学科领军教授”、首批“学者”特聘教授,比起专业知识却更看重人文情怀。他,就是学生们口中“学术上严肃,生活中有趣”的李晓教授。

  兢兢业业25年坚守教学第一线平易近人,率性洒脱,这是李晓教授给人的第一印象。走进他的办公室,靠窗的办公桌就是李晓教授平时工作的地方,桌上堆满了书,高高地摞着,像是一堵墙。“看上去可能乱了点啊,但是找书、拿书就方便多了。”生活中的他不拘小节,但是在教学和学术研究上,他从来都是严谨对待。“每次和导师讨论学术问题时,总会有一个声音萦绕在脑海之中你,别想蒙混过关!”谈及,世界经济专业研二学生琦肃然起敬。

  本科、硕士、博士,不同阶段的学生认知能力和学习需求存在着差异。李晓教授打趣地说:“如果将本科生教学喻作机械化生产,那么到了博士生阶段才能算是手工生产。”因为在进入博士生学习阶段后,学生需要锻炼的是更高层次的理论分析能力,这是一种高水平的“证明或者证伪”的能力,不论学生毕业后做什么,其运用高水平的理论来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得到严格的训练和提升,之后就是“师傅领进门,看个人”了。

  经济学理论往往是枯燥、抽象的。为了使学生接受起来更容易,李晓教授非常注重案例分析,也注重用风趣的语言深入浅出地问题。在讲授有关现行国际货币体系即“美元体系”的“债务人逻辑”时,李晓教授就曾拿《白毛女》中贫农杨白劳和地主黄世仁这两个形象为例:黄世仁不管杨白劳是否贫穷,是否能够为喜儿买得起二尺红头绳,只是杨白劳勒紧裤带还债,这就是迄今为止人类生活中的“债权人逻辑”即“黄世仁的逻辑”欠债还钱。但今天美国偷换了人类的金融规则,他所奉行的是“债务人逻辑”即“杨白劳的逻辑”,我欠债再多,也不想或者不能还给你,就像当我们欠了银行一万,在还清之前它会再借钱给你。但如果我们欠的是一百亿或者更多,那么银行为了能收回之前的借款就只能再继续借给我们。“老师常常在课堂上用生动形象的例子将晦涩难懂的经济理论变得通俗易懂。”世界经济专业博士生裴祥宇对老师的课堂记忆犹新。

  言传身教把“人”做好再做学问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说起育人,李晓举出了朱熹《集注》中“小学”和“大学”的例子。古人的教育始于如何,然后才拓展学问,他觉得这恰恰是现今教育缺失的地方。社会的高速发展、科技的进步使得学科门类越来越细化,人们往往在一个分工越来越细的专业领域里擅长发现越来越多的问题,而越来越不善于在一个更加广阔的视野中发现问题。现代大学里开设的经济学、商学、、学、社会学,更像是一种谋生工具,学生们都试图掌握一种生活的本事,“真正让人成为人的学科应该是文、史、哲。如果一个人对文学、历史、哲学不感兴趣,那么作为一个人,他在人格、学识、人性上是有重大缺陷的。”李晓教授如是说。

  这样的观念被他带进了课堂。一直以来,李晓教授对自己的学生都有一项要求,那就是必须要有宽广的阅读面和更加高远的视野。任何一门社会科学的研究都是始于历史,终于哲学。“对相关问题研究如果没有建立在对相关问题的历史把握的基础上,那么你的研究就无法高屋建瓴,只能就事论事。”李晓教授不仅这样要求他的学生,自己也是毫不松懈。在他的办公室里,放有大量文史哲类书籍,很多书中还标记着他当时阅读的体会。他的一个研究生在办公室里看到这些书后,曾和同学开玩笑:“我的导师走在通往文史哲研究的上,而我将通往去购买文史哲书籍的上。”

  在学生们的心中,李晓教授有时候“不像个老师”。因为他会很认真地告诉大家,在大学阶段,成绩棒不棒、学生工作做得好不好,都不是最重要的。一个人在选择自己未来工作的时候,其实与大学所学专业没有必然联系。这种选择首先奉行的应该是“比较劣势规制”,即地了解自己的弱点,首先知道自己不适合做什么,用“排除法”地回避掉自己的弱势,去选择自己的比较优势。如此,就会十分专注、进取、快乐、心态平和。“我常常在课堂上和同学们分享我的思考,可能这个观点有人不赞同,又或许它在若干年后有了时代局限性,但是它确确实实是我想告诉孩子们的,最真实的经历和想法。”师者,受业解惑也。在他心中,为人师者所传的道,授的业,都必须是基于自己最真实的认知而不是照搬生硬的模板,这也是他心中言传身教的意义所在。

  心系学生搭建国际平台促进交流“当初我立志为师,其实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受到池元吉教授的影响。”回忆起自己的,李晓教授充满了。池老当年从日本访学回来,为他们带回了新鲜的知识,生动有趣的课堂,大大开阔了学生的眼界。作为知名学者,李晓教授曾受邀先后赴日本学术振兴会、日本国际交流基金、美国斯坦福大学、荷兰大学等进行访问与合作研究。在交流中他也一如当年池元吉教授,注重吸收最新研究,将它们带到学生的课堂。但是,李晓教授逐渐认识到,光靠“引进来”是远远不能满足青年学生的求知的,他们更应该“走出去”。

  于是,李晓教授利用自己广泛的国际学术交流的契机,积极拓展同国外一流大学进行学生互换、学金留学等一系列学生交流及留学的机会。每一年他都会带着学生去参加各种国际议,自己也主持举办过“中日韩东亚经济论坛”,“中日经济论坛”等一系列国际学术会议。在他的和主导下,经济学院还先后同日本立命馆大学、日本关院大学、日本中央大学、日本大学等学校签订一系列教师和学生交流学习及的合作协议,每一年都有大批吉大学子得以借此平台国际或聆听国外教授的课程。

  真诚为人,亲切为师,是学生对李晓教授的深刻印象。修身正己,言传身教,李晓教授将自己秉承的人文情怀深深地根植于学生们的心中。

  李晓,男,1963年4月生。现任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兼任中国世界经济学会副会长、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学科评审组专家、教育部经济与贸易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厦门大学、中央财经大学、东北财经大学等多所大学兼职教授。

  作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李晓是省高级专家、省首批高校“学科领军教授”、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省拔尖创新人才人选。他曾获得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二等、省第八、第九届、第十届社会科学优秀论文类一等等励,被评为“省第四批拔尖创新人才第一层次人选”,为省首批“学者”特聘教授。

  中国高校之窗

文章来源于http://www.daosimt4.com/MT4平台出租
币安app官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