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伯人竟西班牙、葡萄牙700余年

※发布时间:2019-3-11 21:02:13   ※发布作者:小编   ※出自何处: 

  伊比利亚半岛作为欧洲的西南角,战略地位极其重要。从公元前一千年开始就有腓尼基人的商船在此建立商站,腓尼基人后来建立的迦太基王国也继承了对这一地区的,罗马人通过布匿战争夺取了当地的权,建立了西班牙行省。

  西班牙建立王国起源于西罗马帝国的日耳曼满族的一支——西哥特人,这个的王国维持了接近300年(418~714),最后被阿拉伯人所灭,阿拉伯人的一直延续了七百余年(714-1492)。在这期间,伊比利亚人掀起了收复失地运动,最终在半岛上建立起了西班牙与葡萄牙两个君主制教国家。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谈到的就是西班牙的地缘割据。西班牙作为欧洲的西南一隅,既能够成为欧洲进军非洲的跳板,也能成为北非入侵欧洲的登陆器。但是从整个地缘格局来看,西班牙虽然与欧洲主体之间有比利牛斯山脉的阻隔,但是整体上依然属于欧洲地缘范围。

  来自非洲的扩张在占领西班牙后便会因为直布罗陀海峡的阻隔成为军事鸡肋,“食之无用、弃之可惜”,当地便会发展成为与非洲相对的;而欧洲的军事家们断然不会让一只外来如鲠在喉,必定会联合欧洲力量进行绞杀,因而最后导致这一外来入侵消弭于无形。

  其次,从当地本土文化看,伊比利亚半岛上的土著居民与罗马新移民在罗马帝国后期(公元3世纪以后)已经逐渐教,西哥特王国的建立者阿拉里克更是将教作为西哥特王国的国教。因此,半岛居民在阿拉伯人入侵之前已经具有了教文化的底蕴,因而虽然被阿拉伯人军事征服,其底层依然以教为主,这从后倭马亚王朝即科尔多瓦哈里发国家(Caliphate of Córdoba,756—1031年)的贤明君主都以许教信徒传教来体现自己的文化包容便可以体现。换言之,当教王国卷土重来时,这些基层还是会“箪食以迎王师”,这位收复失地运动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第三,所谓城堡都是从内部攻破的,后倭马亚王朝的建立即是当地阿拉伯贵族对于中东地区阿拉伯“老东家”的自立门户。自此之后,南方广阔的非洲不但不是西班牙阿拉伯人的军事腹地,而且成为了系斗争的仇雠。这就使当地的阿拉伯人陷入了南北夹击的窘境,进而导致倭马亚王朝极盛时期也只能是强制北部山区的教王国称臣纳贡,与北方的德意志与法兰西交好,实则是缺乏稳定的后方,不能集中力量对付教世界。后倭马亚王朝后,其本来的领地被泰法(Tai,前世死因分析测试类似中国的诸侯国)割据,而后又经历了两次北非王朝的,阿拉伯贵族之间的夺利给了西班牙人可乘之机。

  最后,教王国的合力成为了收复失地运动成功的主要推手,自从阿拉伯人对西欧的侵略终止于查理·马特的普瓦提埃战场后,西欧的教国家便开始以各种手段支持伊比利亚半岛上教们的复国运动。赫赫有名的查理曼大帝与他的继任者都曾经跨过比利牛斯山脉阿拉伯人,与西班牙北部山地的教国家相呼应。

  十三世纪初,中世纪最强的英诺森三世号召整个教向伊斯兰宣战,与开往东方的第四次东征相呼应,来自西欧各地的其实蜂拥进入伊比利亚,为西班牙的教王国带来了决定性的胜利。因此收复失地运动从某种意义上说可以算是一场“西征”,最终上升成为了教与伊斯兰世界的对战。

  这个故事的开端,是一个类似“哈姆雷特”的故事,八世纪初期中东阿拉伯帝国,老哈里发(政教合一的者)被其弟弟毒死并抢夺了,变故的王子乘乱逃出,一逃亡到马格里布(今摩洛哥、突尼斯)一带,希望投奔驻守在当地的一位将军,也是老国王的。

  将军陷入为难之中,收留王子,则违反军令;不收留王子,则王子必死无疑,自己也了先王的知遇之恩。

  考虑再三,将军指着直布罗陀海峡对面的那块土地,告诉王子前往那里,并交给王子一支主要由当地柏柏尔人或者摩尔人几千人的军队。王子带着这支军队,很快伊比利亚半岛,开始长达700多年的。

  在此后几百年的过程中,西班牙当地的一些小的邦国陆续出现,而摩尔人的内部,摩尔人的,逐渐退守到西班牙的南部,其范围,主要在现在的安达卢西亚地区。但当时的那些教小国家,也无力攻打摩尔人,这样又对峙了很长一段时间。

  直到后来,卡斯蒂亚女王伊莎贝拉和阿拉贡王子费尔南多的联姻,改变了这一均势。二王挥师南下,于1492年攻克了摩尔人最后的堡垒格兰纳达,完成了西班牙的统一(其后不久,二王在格拉纳达了哥伦布,女王将自己的嫁妆交给哥伦布,造了船航行,发现了美洲--这是后话,不展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