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中国吹响号角,在亚欧另一端,被誉为“欧洲海滨花园”的葡萄牙也准备加入欧洲共同体,置身于世界舞台上。也正是这一年,中葡正式建交。两个国家的周公解梦梦见洗头相遇,是时代所趋的交汇,也为今后的两国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就在不久前,中国国家习对葡萄牙进行了国事访问,既巩固了中葡自2005年以来建立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也为庆祝两国建交40周年拉开了序幕。回忆起两国经历的历史性时刻,葡萄牙驻上海总伊萨瓦(Israel Saraiva)难掩心中的激动。
如果从1513年葡萄牙商人首次来华开始算起,中葡交往已有500多年的历史。建交后,伴随着高层互访,两国关系历久弥新,当前正处于历史最好时期。在伊萨瓦看来,投资、贸易和旅游是两国关系的重要增长点,近年来成绩亮眼。
葡萄牙是欧盟内第一个向外国资本完全的国家,现已是中国资本在欧洲的主要投资对象国。伊萨瓦告诉我们,中国的国有和私营企业在葡萄牙的银行、保险、基础设施和能源业有大量投资。2011年,三峡集团收购了葡萄牙电力公司(EDP)的股份;2012年,中国国家电网公司成功获得葡萄牙国家能源网公司25%股权;成立于上海的复星集团近年来也在葡萄牙的银行、保险、医疗生态系统等领域投资发力。而中方的投资,也着实帮助了葡萄牙走出债务危机的阴影,步入稳定复苏的通道。相比于40年前两国建交初期,伊萨瓦说:“中国企业在葡的投资总额增长显著!”
作为欧洲第一个为电动汽车建设完整充电基础设施的国家,葡萄牙有领先的电动汽车电池技术,而中国有着从柴油车向电动车转型的成功经验,所以,伊萨瓦希望,未来能有更多中国公司投资葡萄牙的电动汽车行业。
在旅游方面,葡萄牙虽是一个人口仅1000万的欧洲小国,却有着绝美的海陆风景,是欧洲访问量最大的国家之一。特别是近两年,入境葡萄牙的中国游客数量呈爆炸式增长。2017年全年共有25.7万名中国游客访问葡萄牙,比2016年增长40.7%。
尽管分处亚欧东西两端,中葡两国却有着共同的目标:致力于促进亚欧互联互通,希望两大洲联系更加密切。中葡自16世纪起便通过海上丝绸之建立联系,贸易发展的互惠互利加深了两国相互了解和信任。2018年,葡萄牙又成为首个与中国签署共建“一带一”谅解备忘录的西欧国家。伊萨瓦认为,葡萄牙加入“一带一”朋友圈对促进亚欧互联互通有着重要意义,也有助于使“一带一”更好地对接欧洲。
伊萨瓦还提到:“葡萄牙总统德索萨非常期待参加今年4月26日至27日在北京举行的第二届‘一带一’国际合作高峰论坛。”
位于葡萄牙西南部的锡尼什港(Port of Sines),将会成为两国“一带一”建设的首先发力点。锡尼什港拥有优越的吞吐量,是欧洲最重要的深水港,有望成为“一带一”欧洲枢纽。“它不仅可以作为亚欧的有效连接点,也可以充当从欧洲到拉丁美洲和非洲的贸易平台。”伊萨瓦对锡尼什港的战略地位引以为豪。“由于历史和语言原因,葡萄牙与巴西、拉丁美洲、非洲,以及安哥拉、佛得角、几内亚比绍、莫桑比克、圣多美和普林西比等葡语系国家都有着各种重要的联系。因此,葡萄牙是中国在‘一带一’框架下的重要伙伴,不仅因为我们地处欧洲,也因为我们和许多拉丁美洲和非洲国家有天然的语言联系。”
为促进两国交往,中葡正创造更多互联互通的可能。伊萨瓦说,除了传统的陆上和海上丝绸之,“我们还要开辟空中通道,在两国间开通直航,加速两国间的商业、文化和经贸交流。”
伊萨瓦于2018年9月履新葡萄牙驻沪总,上任不久就了中国如何以包容的姿态来迎接对外——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回忆起葡萄牙参展商和组展机构的反馈,伊萨瓦说:“好得不能再好,他们对进博会的收获感到十分满意。”进博会期间,葡萄牙农业、林业和农村发展部部长易斯·桑托斯也来到上海,与中国农业部长和海关关长进行会谈,推进葡萄牙对华出口猪肉协议的签订。
得知中国将进一步经济、改善外商在华投资,伊萨瓦称这是“非常明智的决定”。葡萄牙对此表示欢迎和振奋,因为这将吸引更多的葡萄牙投资进入中国。“不论是习在进博会开幕式上的主旨,还是他的2019年新年贺词,都透露了中国改善投资的决心。”
今年是澳门回归20周年,中葡友好关系的发展为澳门的平稳过渡创造了良好条件。伊萨瓦说,事实上,葡萄牙一直强调澳门不是殖民地,希望通过透明包容的对话来解决澳门问题。“在此,我想引用习的一句话,‘两国通过友好协商妥善解决澳门问题,树立了国与国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典范。’”
总总结,对话和包容始终是两国外交的核心所在。“交得其道,千里同好。”迈入21世纪,两国共建“一带一”,也在国际上树立了彼此包容、相互尊重的典范。
“在国际舞台上,包容和对话至关重要,中国和葡萄牙也正是以此方式告诉世界:我们不希望对抗,因为我们,对抗在处理国际关系中没有任何帮助。”谈到这里,伊萨瓦也对中美贸易摩擦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依然相信,通过对话协商可以找到解决的办法。“除欧盟以外,中美是世界舞台上两个极其重要的国家,希望两国共同努力,达成可持续和持久的,只有这样,世界经济才能蓬勃发展。”